辅导对象
|
五一班
|
人数
|
45
|
时间
|
2014.9.23
|
辅导老师
|
汪琼瑶
|
辅导背景
|
刚升入高段的学生,正经历着身心巨变,他们与家庭父母关系也不同往昔,学生更多的是想从家长的唠叨、干预、限制中解放出来。划出属于自己的小天地,而父母基于对子女期望,导致对子女的过分的关心和约束,所以进入高段的学生,不愿意跟父母讲心里话,不听从父母话,甚至顶嘴吵架,于是亲子的爱随着冲突增多,代沟的加深而疏远、淡化。
|
原因分析
|
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,即使不是,也受尽宠爱。因此父母的爱在他们看来变成理所当然,甚至是一种负担。他们不会关心父母,心疼父母,更加不懂理解父母。另外,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萌芽,也会有强烈的自我感知,希望能有自由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权利。因为就会和父母对抗。
|
辅导目标
|
1.引导孩子学会关心父母,学会与家长沟通。
2.通过交流提升思想高度,培养抒发真情实感的文风和关爱父母及他人的做人原则。
|
辅导准备
|
1.准备表现亲情的系列文章,每小组一份。
2.准备召开相关家长和学生座谈会的材料。
|
辅导步骤
|
一、前期调查
调查主要是设计了两个方面的问题:一是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,如对父母的生日、工作时间长度、工作压力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了解;二是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式、时间、效果等问题。
调查的结果是令人痛心的,学生对父母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父母很爱自己,生活上很关心并且了解自己的喜好这一层面,而其他方面几乎为零,只有三名同学或多或少的知道些父母的情况。而学生几乎都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,不愿意与父母沟通,交流时间少,效果很差。
|
二、活动蓄势
小组阅读相关亲情文章,结合自己情况交流父母对自己的关爱,初步理解父母,为整个活动作好情感的铺垫。
|
三、信息反馈、归纳整理
小组长上交小组交流记录,教师整理阅读学生的读书感言,把握学生的情感共鸣程度,为下一步开展活动的效度作好准备。
|
四、利用月休布置作业
1.给父母洗一次脚。
2.做一件没有做过的家务活。
|
|
五、月休回来完成相关周记。
1.《给父母洗一次脚》
2.《第一次做家务》
|